帶孩子出門玩太累?心理師:親子旅遊有五大好處

頻道:| 2020-11-06

每次要帶孩子出門,尤其是露營等自然體驗,每次都要大包小包,搞得比在家帶孩子還要累!到底為什麼要帶還孩子出門,在家不好嗎?孩子長大會記得嗎?另一半又不給力,又該怎麼辦?

帶孩子出門旅行,不一定要花很多錢,燒腦想說跑很多個點,露營也不一定要準備大包小包,現在都有各種體驗式的行程,跟規劃完善的親子野奢
露營區,可以讓你不用出發前準備很多東西、裝備、食材,擔心到了露營區要雨天搭帳,也不用思考一直設計旅遊點,把時間都浪費在車上,但在這趟旅遊過程能夠提供許多家裡沒有的社會化、接觸大自然的經驗。尤其是從小開始帶孩子出門,能夠讓孩子體驗各種生活、增廣見聞,也能增進親子關係,有更多共同話題和故事。

帶孩子出門固然很累,事先需要張羅全家人的行李,路途上要解決全家大小的各種需求,孩子年幼的時候,經常會有各種不定時的生理需求,無法完全配合大人預先設定的計畫,父母隨時都要有心理準備,處理許多臨時狀況。

即使帶孩子出遠門這麼麻煩,但還是很多父母經常規劃帶孩子出門,短則當天來回、兩天一夜小旅行,長則甚至花上三五天,搭乘不同交通工具,帶孩子去從沒去過的地方,參與不同的體驗活動,而這些經驗都是學習機會,讓孩子的玩樂的親子旅遊經驗當中,學習體會的親子的感受,增加對生活的感知。

培養練習認路,認識所在環境


帶孩子去不同的環境,讓孩子練習看地圖、甚至是遊樂園的平面圖,和孩子討論想去的地方,規劃如何到達,然後一邊觀察路上的標的物,一邊前進,回程也再次確認路上的標的,讓孩子培養方向感,建立對地理位置的判讀能力,讓他對於行進過程更多參與感。

練習警覺,觀察環境及他人

在不熟悉的環境當中,孩子通常會比較依賴父母的指示行動,或者需要和父母一同行動,才會感覺安心。因此父母可以在旅行當中,機會教育許多安全規則,提醒孩子對於衛生、食物、交通工具,甚至是陌生人的安全性。孩子在原本熟悉的環境中,容易大意而忽略父母反覆的提醒,但在不熟悉的旅遊當地,較能提高警覺。

學會互助合作,親子溝通解決問題

雖然大多旅程當中都是父母在照料,而孩子不需要付出任何心力,但父母可以將一些任務交給孩子去思考,依照孩子的年紀和能力,慢慢培養孩子如何去協助全家的行動,讓他們自然而然學會解決問題,在親子旅行互動中成長,成為可以付出的人,而在付出過程中,更懂得溝通及體會家人的付出,也讓他們看見父母解決問題的能力,手足之間也可因此培養陪伴、互助的機會。
要培養這樣的能力,可在出遊時選擇手作活動親子同樂。像苗栗翩翩泰安就有手做窯烤披薩活動,讓孩子在接觸大自然之中,也能從學習製作披薩的過程中,學會動手付出及互助的能力。


學起一起說故事,創造回憶培養表達力


父母可以陪著孩子,把放在心裡的旅遊回憶,嘗試用各種方式表達跟紀錄,即使無法使用言語表達,但可以陪著孩子在日後的作業、畫畫、睡前故事、或其他互動時刻,導引他表達一些這次旅遊的片段跟感受,例如:吃過的好吃的東西、看到了那些動物、玩過的甚麼、別人家的狗等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說一點,來了解孩子印象深刻的部分,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,給孩子回憶的寶貴資產。

接觸多元差異,練習開放眼光

孩子在真實社會互動中,經常接觸不同的個體,在互動過程中他會發現每個人的能力不同、高矮胖瘦不同、有的孩子用左手、有的孩子用右手,孩子還會發現原來還有各種語言、族群,嘗試到不同的食物、閱讀到不同的文字等,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練習欣賞並且理解不同文化,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,保持開放的態度,增加孩子未來面對多元文化的競爭力。

行萬里路,勝過讀萬卷書。帶著孩子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,父母引領它們走出家門學到的能力結合,讓孩子能在這親子旅遊過程擁有更敏銳的觀察力、更多元的開放態度、更廣泛的求生技能,以及最重要的,更多和親密家人的重要回憶。

所以,記得規劃帶孩子一起旅行,甚至一起規劃旅行,在旅行過程中,教孩子寶貴的經驗,也藉著這個機會,培養孩子的興趣跟性格,增進家庭之間的關係。

Facebook Line